星期一至五
上午9時至下午5時
服務費用全免
申請服務
同行者分享

情人節的前一天

2月13日,情人節的前一天,患了晚期肺癌的楊女士,在凌晨3:00離開了人世,剩下她的丈夫和12歲的女兒。

楊女士的丈夫陳先生,任職司機,他沒有想過,太太晚上因肚子痛而入院,卻在凌晨時分,短短數個小時間就離世,他感到很突然,好像仍有許多的說話,來不及跟太太說。

下班後,社工余風前往陳先生的家作探訪,以了解陳先生和家人的需要。

「余先生,請問太太的後事應該怎麼辦?接下來我應該要怎樣做?我現在很亂,完全不知道要做些什麼。」

「醫院會發出『死因醫學證明書』和俗稱火葬紙的『醫學證明書(火葬)』」,然後帶同自己和太太的身分證,在24小時內去政府的聯合辦事處,申請死亡証。

辦理好死亡証後,就可以尋找合適的殯儀服務,而殯儀公司會為您安排其他細節的事宜,例如預約火化時間。請問太太曾表達過有關身後事的意願嗎?」

「太太說過想要花園葬,她說很喜歡大自然。但是,余先生,我們一家的經濟真的很拮据,因為標靶藥的開支十分龐大,家裡的錢已經所餘無幾,還要留著一些錢,日後供女兒讀書,請問政府有資助給我們辦後事嗎?」

「知道太太有領取綜援,而當中有一殮葬費是可以申請的。而社區上也有社福機構與殯儀公司合作,提供一些配合綜援殮葬費金額的套餐,以緩解家人辦理後事的經濟壓力。」

這個時候,社工余風覺察到一個重要的地方,有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員,一直沒有出現,那就是陳先生的女兒,麗珊。麗珊雖然只得12歲,她可是已經是數屆國際數學比賽的冠軍。

「陳先生,請問麗珊在補習社嗎?因為她好像不在家。」

「她去了旅行!我早就說不要去什麼遊學團,現在連媽媽的最後一面也看不見了!」

陳先生帶有怒氣地說。

「請問麗珊什麼時候回來?」

「明天!」

「嗯,那麼,媽媽知道麗珊參加了遊學團嗎?」

「知道。」

「媽媽怎麼看女兒參加遊學團這件事?」

「其實是媽媽鼓勵她去的,因為她知道女兒喜歡數學,而這正是一個關於數學的交流團。」

聽到這裡,社工余風揉了揉眼睛,彷彿看到陳先生的旁邊,有一位美麗、散發著溫柔光芒的天使,她看著余風微笑,然後輕輕的點頭。

「也許,太太選擇哪個時間、女兒不在的時候離世,是對女兒的一份心意、一種愛。」

一星期後,楊女士舉辦喪禮的當日。

女兒麗珊正在摺紙鶴,社工余風向楊女士的靈堂照鞠躬後,就坐在麗珊的旁邊,摺起紙鶴來。

「余先生,早知道我就不去旅行了,沒想過媽媽病得這麼嚴重,我看不到媽媽最後一面了。」

「嗯,覺得遺憾嗎?」

「嗯嗯。」

「爸爸有因此而怪責過妳嗎?」

「沒有。」

「嗯,那就好了,因為我跟爸爸說過,媽媽選擇這個時間離開,是媽媽對麗珊妳的一份心意、一種愛。

我們在臨終關懷有許多的經驗,而經驗告訴我們,有不少的病人都知道自己快要離開、也會選擇一些特別的日子和時間離世。

請問是媽媽鼓勵妳去交流團的嗎?」

「嗯,是媽媽鼓勵我參加的。」

「那麼我們更能確定,這是媽媽對麗珊妳的一份心意。

記得上一次探訪媽媽的時候,她說最愛、最掛心、最捨不得的就是妳。

媽媽選擇這個時間離開,因為她捨不得妳,這樣她才能安心離開;同樣的,媽媽也不希望妳看著她離開,因為她不希望妳傷心難過,背後的,同樣都是媽媽對妳的愛。

麗珊,所以希望妳一定要記住,這是媽媽對妳的一份心意、一份愛,如果責備自己,就辜負了媽媽的這份心意囉!知道嗎?」

麗珊點點頭。

社工余風將自己的椅子,移動到麗珊的對面坐下來。

「麗珊,如果現在,妳是媽媽,妳有什麼想跟女兒說的?」

「媽媽會說。。。。。。阿女,請妳不要再怪責自己了,妳已經很努力,日後要好好生活,照顧好自己,照顧好爸爸。」麗珊一邊說著,一邊哭成淚人。

社工余風也忍不住流下淚來。

在臨終關懷的場域中,家人最大的哀傷和遺憾,往往來自看不見病人的最後一面、來不及道別和道出心底話。

在這個時候,社工就成為了「重新建構」關係的重要角色,透過「語言」去建構「共同感」。家人深愛病人,病人也同樣因為愛家人、不捨得家人、不希望家人難過,而選擇親人不在的時候離開,背後同樣都是對彼此的愛。

當家人能看到這個「連結」時,往往會比較能夠釋懷,因為這裡有著一個「溫暖的答案」,填補著內心的空隙。